


聊大講壇:王俊杰談地聚物再生骨料混凝土
6月28日,應建筑工程學院邀請,清華大學土木系助理研究員王俊杰老師在B區401會議室,作了題為“地聚物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學術講座,會議由建筑工程學院副院長張保良主持,全院老師和研究生線上、線下約80人參加了報告會。
王俊杰講到,地聚合物是利用建筑垃圾作為原料,在堿性激活劑的作用下,發生地聚反應,從而形成無機大分子縮聚材料體。他就講座主題從四個方面進行闡述。從美國提出的堿激活理論、堿液反應機理到我國提出了纖維增韌機理,說明了地聚物混凝土的研究背景和國內外研究現狀。就全再生骨料的GGBS/PFA地聚物混凝土問題,他提出了粉煤灰基地質聚合物混凝土的早期強度可能較低這一問題,并從研究設計、數據分析等方面得到GGBS和粉煤灰對GRAC的性能表現出優異的協同作用,粉煤灰和粉煤灰分別對GRAC的和易性和力學性能起主要作用。在不同再生骨料取代率的GGBS/PFA地聚物混凝土問題上,他重點介紹了水膠比的影響和再生骨料含量對堿活化GGBS和粉煤灰地質聚合再生混凝土理化性質的影響。在GGBS/metakaolin地聚物混凝土、地聚物再生骨料混凝土抗沖擊性能的問題上。他認為,通過研究得到與OPC基混凝土相比,GRAC表現出較低的應變率敏感性,RCA的加入提高了地聚混凝土的應變率敏感性。
王俊杰,清華大學土木系學術教授,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首席青年科學家。主要低碳再生水泥、再生混凝土、地聚物混凝土等綠色土木工程材料,混凝土耐久性等方面的研究,作為項目負責人主持“十四五”青年科學家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1項,教育部 “春暉計劃”合作科研項目1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子課題1項。在國內外專業核心期刊發表多篇科研論文。港珠澳大橋耐久性設計及智能評估與維護、東海海域跨海工程全壽命分析與耐久性控制關鍵技術等重大項目清華大學團隊核心成員。作為主編負責編制土木工程學會團體標準《再生骨料混凝土應用技術規程》。
(審核 張保良)
聊大要聞
-
南南合作“應對氣候變化與綠色產業發展能力建設研討班”圓滿結業2025-09-15
-
中國“南竹北移”學術經驗交流會在聊城大學舉行2025-09-14
-
聊城大學召開 2025 級學生軍訓團編成會議2025-09-14
-
聊城大學黨委黨的建設工作領導小組會議召開 持續鞏固拓展學習教育成果 凝聚學校高質量發展新動能2025-09-12
-
音樂與舞蹈學院兩位鋼琴教師在全國、國際大賽中獲佳績2025-09-12
-
校長與2025級新生共進午餐2025-09-12
-
我校教師獲得“山東學校十佳思政課教師”“山東高校優秀輔導員”榮譽稱號2025-09-12
-
聊城大學ESI全球排名持續提升2025-09-11
-
聊城大學41項成果獲聊城市第31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2025-09-11
-
聊城大學第八批援疆實習支教師范生出征2025-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