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聊城大學舉辦《道德經》線下專家領讀會
10月10日下午,聊城大學文學院教授劉廣濤做客“書間道”讀書會,以“《道德經》中的水文化與大學生修養”為主題,進行了一場生動深刻的中華傳統文化百部經典之《老子》(即《道德經》)領讀會。黨委宣傳部、校團委、圖書館的相關負責人,圖書館部分老師參加了活動,來自10多個學院的70多名學生代表到場聆聽。
領讀會上,劉廣濤對《道德經》的核心要義進行了介紹,指出其在中國傳統文化及哲學思想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對當下現代人的重要啟示作用,令在場師生在短時間內獲得書籍的核心價值;并以聊城大學的校園水文化為例,從校園的設計到日常教育實踐,展示了學校環境如何體現《道德經》的水文化哲學。無處不在的校園水文化潛移默化地滋養著學生,助力他們成長為具有道德情操和哲學智慧的現代新人。
他詳細領讀、解讀了《道德經》第三章與第八章中關于水的隱喻和象征意義,將水文化與大學生修養緊密聯系。他強調,大學生應學習《道德經》中的水性“七德”,如“居善地”,像水一樣,謙卑自牧;“心善淵”,像水一樣胸懷寬廣,情感深沉,“政善治”,政治公平,天下太平;“動善時”,靈動無形等,啟示學生應廣納百川,不斷吸收新知。
在互動環節,學生們積極發言,提出了多種富有創意的見解。一位熱愛《道德經》的學生詢問劉教授如何以“水文化”的理念看待當下年輕人的“躺平”現象。劉廣濤以自己在學術研究和生活中的實例進行了生動的回答,互動不僅加深了同學們對《道德經》水文化的理解,也激發了大家將理論應用于實踐的熱情。
圖書館黨總支副書記、副館長趙國強表示,雖然讀過多遍《道德經》,但聽了劉教授的解讀還是收獲很大,本次領讀不僅是一堂很好的修養課,也是文化課,更是一堂難得的哲學課,使大家對《道德經》有了更為系統而深刻的理解。
參與活動的同學紛紛表示收獲頗豐,通過劉教授的領讀、傳授,自己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感悟了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與魅力。
此次領讀會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百部經典推廣系列活動之一,不僅加深了學生對《道德經》的理解,增強了對中國文化的理解與認同,也為他們的人生修養和未來發展提供了寶貴的精神指導,為培養其良好的閱讀習慣和批判性思維能力注入了新的活力。
(審核 趙國強)
聊大要聞
-
南南合作“應對氣候變化與綠色產業發展能力建設研討班”圓滿結業2025-09-15
-
中國“南竹北移”學術經驗交流會在聊城大學舉行2025-09-14
-
聊城大學召開 2025 級學生軍訓團編成會議2025-09-14
-
聊城大學黨委黨的建設工作領導小組會議召開 持續鞏固拓展學習教育成果 凝聚學校高質量發展新動能2025-09-12
-
音樂與舞蹈學院兩位鋼琴教師在全國、國際大賽中獲佳績2025-09-12
-
校長與2025級新生共進午餐2025-09-12
-
我校教師獲得“山東學校十佳思政課教師”“山東高校優秀輔導員”榮譽稱號2025-09-12
-
聊城大學ESI全球排名持續提升2025-09-11
-
聊城大學41項成果獲聊城市第31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2025-09-11
-
聊城大學第八批援疆實習支教師范生出征2025-09-11